|
|
会 长 | 王 韶 |
轮值主席 |
|
常务副会长 |
夏海钧(中国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、总裁) 莫 斌 (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集团总裁及执行董事) 朱荣斌(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兼总裁) 林 峰 (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越秀地产总经理) 张 俊 (中国奥园商业地产集团总裁) 陈 茵 (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总裁) 刘 臻 (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、华南区总经理) 麦 帆 (佳兆业集团(深圳)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控股总裁) 李升阳(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公司总经理)
陈水茂(广州市敏捷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) 刘黎斌(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) 刘光金(东莞市三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)
曹志伟(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|
副 会 长 (按姓氏 笔画排列) |
王 丹(深圳世联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地区总经理) 王安泉(江门市蓬江区锦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) 王海洋(雅居乐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总裁) 王燕凤(东莞市富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) 毛文斌(广州市湖品房地产有限公司(龙湖地产广州公司)总经理) 邓亚宁(茂名市宏丰长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) 付熙嵬(中海发展(广州)有限公司总经理) 邝绍荣(广东翔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) 皮勇军(上海蓝城置业有限公司华南事业部总经理) 邢 燕(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企业战略客户部总经理) 吕 文(佛山市东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) 刘守和(河源市华达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) 刘远炳(美林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刘 昉(隆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) 刘绍生(宜华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) 刘 煜(广州旭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) 阮灿华(清远市恒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) 纪建德(龙光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、副总裁) 张 宾(广州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招商蛇口华南区域总经理) 陈文华(广东坤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陈 俐(广东能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) 陈富东(广东富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林汉波(珠海诚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罗文强(佛山北大资源地产有限公司总裁) 郑少初(韶关市富康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) 单 文(星河地产集团华南区域常务副总裁) 钟振强(广东宏远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) 段维立(广州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南区域董事长) 姜忠民(绿地香港湾区公司绿地香港助理总裁兼湾区公司副总经理) 袁 俊(广东保利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) 莫浩然(广州汇美发展有限公司总裁) 顾继伟(广东中梁汇置业有限公司南方大区总裁) 徐学文(广东祥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) 徐 珺(广州市方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集团执行总裁、广州公司总裁) 高 原(广州市金岳置业有限公司(易居企业集团 )副总裁) 黄少媚(新世界(中国)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) 黄书平(深圳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、广深区域公司总裁) 黄婉茹(广东联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常务副主席、深圳联泰董事) 黄锦华(广东万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黄韶海(福晟集团集团执行总裁、广州福晟董事长) 梁志旺(开平市瑞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) 鲁君驷(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) 谢宇晗(合富辉煌(中国)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、合富研究院院长) 谢跃辉(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肇庆百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) 蔡鸿文(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) 广州颐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路劲地产广州公司 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
|
监 事 长 |
陈国辉 监事:张彬洪 李小楠 王楚焊 冯锦麟 |
秘 书 长 | 常可 |
商务洽谈:黄先生 86-20-87382426 刘先生 86-20-87376855
展商服务:刘先生 86-20-87376855 媒体联络: 86-20-61205968
传真:86-20-87376847 珠三角房博会交流群:239583153
“地产”的光环似乎正在逐渐褪色。转型中的中国房企正忙于将这个以往炙手可热的标签抛诸脑后。
远洋集团日前召开品牌焕新发布会,品牌名称变更的背后,一套以房地产实业为基础的“全地产”多元化业务结构浮出水面。数日前,这个企业刚刚由“远洋地产”更名为“远洋集团”。“地产”二字从企业的品牌中消失。
丢掉“地产”的远洋集团并非个案。千亿房企恒大地产16日发布公告称,公司名称由“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”变更为“中国恒大集团”,该决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。恒大更名,同样去掉了“地产”。
5月23日,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,董事会建议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均去掉“地产”二字,更改为“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”。去年9月,方兴地产宣布正式更名为“中国金茂”,同样甩掉了“地产”。
如今全力向文化、旅游等领域转型的万达集团以前名称中也有“地产”二字,但经过一系列产业演变,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万达集团的几个子公司之一。
为何房企扎堆更名,扔掉“地产”?
远洋集团有关人士表示,更名是出于体现集团业务结构的考虑。2015年远洋进入第四步发展战略期,除传统住宅开发外,更加大了对不动产开发投资、客户增值服务、房地产金融等业务的发展力度,原有公司的名称与这些新业务不太相符。
远洋集团总裁李明的回答更加直接,改名可以使其不必在发展养老、O2O、金融等“非地产”领域时遭遇“你们不是地产企业吗?”的疑问。
在物业服务子公司“彩生活”上市后,专注社区服务的花样年总裁潘军甚至玩笑称:“谁再叫我‘开发商’我跟谁急”。
其他把“地产”从企业名称中去掉的企业也大致出于同样的考虑。当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扩大业务范围,甚至跨界转型之时,“地产”已经不能概括其业务领域。比如,除了卖房子之外还卖水、踢球、种地、搞整形、玩金融的恒大,已不再只是一家单纯的房地产企业。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,目前更名的主要是大型房企,这些房企的更名,更多的是一种未雨绸缪,体现了其对传统地产开发模式的谨慎态度,同时也表明其主动进行多元业务的模式转变。这意味着地产企业传统的“开发商”的角色开始弱化。
尽管布局“去地产化”,但房企并未离开房地产开发。多家房企声称未来仍将坚持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。以远洋为例,远洋地产的品牌依然存在,且专司住宅开发。与之并列的是以综合体和写字楼为主的远洋商业;包括物业、养老、医疗等的远洋服务;房地产金融领域的远洋资本;以及产品营造——远洋营造。2015年远洋新增投资额中,住宅开发业务所占比例由过去的超过90%下降至约60%,但其仍占大头。
事实上,“更名”只是房企和中国房地产行业剧变的一个缩影。随着房地产行业告别“黄金十年”,房企“增收不增利”的现象日渐明显。中原地产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122家上市房企平均净利润率跌至6.8%,房地产业利润率已向制造业逼近。习惯了高速增长的房企不得不寻求转型,而更名很可能是为后续的转型以及更为残酷的“淘汰赛”拉开序幕。
当然,撕掉了“地产”以及随之而来的“重资产”等标签后,可能让房企在资本市场更受青睐。由于“重资产”及其带来的资金运营效率相对低下等副作用,在港股上市的内房股估值普遍不高。严跃进认为,房企改名后,淡化地产因素,投资者若认为这与企业业务发展的匹配度更高,那么股价、估值等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。(完)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环球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