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会 长 | 王 韶 |
轮值主席 |
|
常务副会长 |
夏海钧(中国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、总裁) 莫 斌 (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集团总裁及执行董事) 朱荣斌(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兼总裁) 林 峰 (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越秀地产总经理) 张 俊 (中国奥园商业地产集团总裁) 陈 茵 (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总裁) 刘 臻 (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、华南区总经理) 麦 帆 (佳兆业集团(深圳)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控股总裁) 李升阳(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公司总经理)
陈水茂(广州市敏捷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) 刘黎斌(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) 刘光金(东莞市三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)
曹志伟(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|
副 会 长 (按姓氏 笔画排列) |
王 丹(深圳世联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地区总经理) 王安泉(江门市蓬江区锦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) 王海洋(雅居乐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总裁) 王燕凤(东莞市富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) 毛文斌(广州市湖品房地产有限公司(龙湖地产广州公司)总经理) 邓亚宁(茂名市宏丰长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) 付熙嵬(中海发展(广州)有限公司总经理) 邝绍荣(广东翔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) 皮勇军(上海蓝城置业有限公司华南事业部总经理) 邢 燕(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企业战略客户部总经理) 吕 文(佛山市东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) 刘守和(河源市华达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) 刘远炳(美林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刘 昉(隆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) 刘绍生(宜华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) 刘 煜(广州旭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) 阮灿华(清远市恒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) 纪建德(龙光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、副总裁) 张 宾(广州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招商蛇口华南区域总经理) 陈文华(广东坤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陈 俐(广东能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) 陈富东(广东富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林汉波(珠海诚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罗文强(佛山北大资源地产有限公司总裁) 郑少初(韶关市富康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) 单 文(星河地产集团华南区域常务副总裁) 钟振强(广东宏远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) 段维立(广州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南区域董事长) 姜忠民(绿地香港湾区公司绿地香港助理总裁兼湾区公司副总经理) 袁 俊(广东保利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) 莫浩然(广州汇美发展有限公司总裁) 顾继伟(广东中梁汇置业有限公司南方大区总裁) 徐学文(广东祥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) 徐 珺(广州市方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集团执行总裁、广州公司总裁) 高 原(广州市金岳置业有限公司(易居企业集团 )副总裁) 黄少媚(新世界(中国)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) 黄书平(深圳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、广深区域公司总裁) 黄婉茹(广东联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常务副主席、深圳联泰董事) 黄锦华(广东万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) 黄韶海(福晟集团集团执行总裁、广州福晟董事长) 梁志旺(开平市瑞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) 鲁君驷(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) 谢宇晗(合富辉煌(中国)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、合富研究院院长) 谢跃辉(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肇庆百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) 蔡鸿文(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) 广州颐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路劲地产广州公司 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
|
监 事 长 |
陈国辉 监事:张彬洪 李小楠 王楚焊 冯锦麟 |
秘 书 长 | 常可 |
商务洽谈:黄先生 86-20-87382426 刘先生 86-20-87376855
展商服务:刘先生 86-20-87376855 媒体联络: 86-20-61205968
传真:86-20-87376847 珠三角房博会交流群:239583153
又到了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发布的时期,Wind数据显示,75家已公布的房企年报,房企整体的净利润增幅不及营收的三分之一。销售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并未带来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,赚钱效率明显下滑。另外,大量企业回归一二线城市,带来土地成本的急剧上涨,挤压行业利润空间。
在规模触顶后,为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,房企转型不断深入,各房企的转型路线也开始出现分化,全产业链模式、国际化路线、跨界多元化等成为企业的不同选择。
规模增加利润率下滑
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5年4月6日,A股市场共有75家房企发布了2014年年报,营收总收入达到了6635.13亿元,较2013年的5719.12亿元增长16.07%;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9.13亿元,较2013年的713.38亿元增长5.0%。显然,在营收增长超过16%的情况下,房企整体的净利润增幅不及营收的三分之一,赚钱的效率明显下滑。
利润率的下滑困扰着整个房地产板块。
行业龙头万科在刚刚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,企业盈利水平连续四年下滑。2014年,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463.9亿元,净利润157.5亿元,同比增幅只有8.1%和4.2%,毛利率、净利率这两项关键指标分别为29.94%和13.18%,相比2010年的毛利率、净利率分别下滑了10.76和4.25个百分点。
另一大千亿房企同样面临毛利率的严重下滑的困境。碧桂园2014年财报显示,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288亿元,同比增长21.4%,利润约为102.3亿元,同比上升20.1%。毛利率为26.09%,同比下降了4.22个百分点,核心净利润率为10.93%,同比降低2.58个百分点。
亿翰智库董事长陈啸天指出,行业利润空间遭遇挤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土地成本上涨过快,房价整体涨幅放缓,使得土地在房价中占比日益提升,成为房企毛利率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指出,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,毛利率下滑是正常现象。这主要由于房企在土地及后期推广渠道上花费的财力不断增加,成本与管理费用率都在不断攀升。
尽管近年来房企利润率持续下降,但千亿房企的毛利率、净利率和核心净利率依然领先于整个行业。
CRIC研究中心将重点上市房企按去年销售额1000亿元以上、300亿-800亿元、150亿-300亿元和150亿元以下分成4个梯队,7家房企在2014年达到千亿元规模。数据显示,千亿企业核心净利润总和814亿元,同比增长10.8%,是四大梯队中增速最高的。而第四梯队房企核心净利润同比下滑7.8%,利润出现倒退。中小房企面临危局。
抢占一二线城市
盈利能力的普遍下降促使房企回归一二线城市。“增加一二线城市占比,减少投入三四线城市”成为房企发展战略的共识。
远洋地产是在2014年调整布局最明显的企业之一。年报显示,2014年底,远洋的土地储备下降6%至2000万平方米,其中权益土地储备下降15%至1560万平方米,三四线城市除了中山以外,其他都已经撤出和剥离。布局成功得到优化后取得显著效果。2014年远洋地产协议销售总额突破400亿元,增长12%。营业额达到389亿元,增加了四分之一。其中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大连、天津、中山6个城市贡献了集团总营业额的一半左右。
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明表示,将进一步提高新增土地储备在一线城市的占比。截至2015年2月,新增土地储备789.36万平方米,95%位于一二线城市,并首次进入广州。
龙湖地产首席执行官邵明晓也公开表示,将逐年压缩土地储备,并聚焦于一线及领先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,以使土地储备的结构更加安全。保利也在近日表示,对于增加土地储备会偏谨慎,未来的业务重点将更集中于一线和二线城市。
曾主力发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态度也发生改变,碧桂园总裁莫斌透露,“公司近年来加大了一二线城市及周边地块的投入。”
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,截至3月中旬,销售额排名前20的上市房企,2015年前三月在一二线城市拿地比例创历史纪录,占比高达92.5%,历史首次突破九成。其中一线城市拿地达62.5%,同样创历史最高值,同比增长超25个百分点。
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在3月初举行的机构电话交流会上表示,在诸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出现较大风险之后,大量开发商涌入一线城市避险,大大推高了土地价格。将使今年下半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凸显。
探索新盈利增长点
各大房企年报公布业绩的同时,“转型”发展,在传统的住宅开发销售外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
行业标杆万科将成立五个新的事业部发展转型业务,目前已经确定的三个是物业、商业地产及物流地产。值得一提的是,物业管理将成为万科新的亮点,并开始走向市场化,不局限于自己开发的项目,未来或将有机会上市。
除了房地产业务外,另一大巨头绿地正大力推进新业务板块。于去年成立的专业公司从事房地产投资基金业务,首轮募集10亿美元将投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。其布局的金融产业生态圈包括房地产投资基金、特殊机会资产投资基金和PPP建设基金在内的三大基金,以及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“地产宝”。
保利在坚持主营的同时,也开始向商业、养老、物业、代理公司等方向探索房地产产业链模式,其健康医疗养老和熹会健康生活馆树立了养老产业品牌,同时积极打造兼具社区医养咨询、社区服务、生鲜超市的社区O2O平台。
恒大则早就明确了多元化未来发展方向,在矿泉水、粮油、乳业、健康四大产业均有布局。截至2014年年底,恒大这四大产业累计投入了64.2亿元,占其总资产的1.35%,2015-2017年预计投入分别为20亿、15亿、10亿元。
碧桂园也于近日宣布与中国平安达成协议,中国平安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(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9.9%),这预示着碧桂园去家族化进程进入新阶段。
而在万达的未来发展战略中,已明确由重转轻的战略方向,O2O、电商、客户等成为企业的关键词。
丁祖昱总结,房企在多元化探索中已开始出现分化,有的在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探索,有的完全偏离房地产本身,跨界多种产业,还有的在国际舞台一展身手。但无论如何,企业的摸索都是为了寻求房地产规模发展触顶的替代方案,这将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不可改变的趋势。